赚钱是很具体的事,具体到你要卖什么。
C端卖产品,营销是门“必修课”
B端做业务,送礼是门“艺术活”
要么把营销玩成花,要么把送礼学成精。
很多刚毕业的小年轻,听到送礼和人情世故就一脸鄙视,认为天之之大,必有我一亩三分地。
但是有个很残忍的真相是:
在关系面前,能力不值得一提。
没听懂这句话,或者不服气的人,都是没有被社会毒打的。
当你看到能力不如你的人都提拔了
当你看到比你能说会道的人当上领导了
当你看到比你会来事的人混得越来越好,你就会明白了。
赚钱的本质是:
要么和老百姓走得近,要么和领导走得近
前者是为了把产品卖给大众,后者是为了和资源分配者获得项目。
C端卖产品不要闷头干,要学会借营销的势
B端做业务不要搞清高,要学会抱领导大腿
一,B端业务,送礼是关键
王志文有句经典台词:“那些擅长送礼、懂得求人的人,往往能轻松改变命运。凡事都靠自己,与他人缺乏交流的人,忙碌半生却毫无收获。”
商业的本质是“资源交换”,
而送礼就是最快的“破冰船”
尤其是B端项目,金额高利润厚,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,手握资源的领导,凭什么把它交给你?
送礼,相当于递了一张“投名状”,
告诉对方:“我懂规矩,跟我合作有好处。”
所以做B端业务,最关键是要交朋友
而交朋友最快速度,就是恭维和送礼
一回生,二回熟,三回是朋友。
一回水果篮,二回烟酒茶,三回钞票。
循序渐进,每次不空手来,三次就记住你,礼多人不怪,没有人能抵抗这种魔法。
世上从来就没有纯粹的能力主义。
凡是你看到的有钱人,都懂得送礼这门艺术
你听到谁送礼送穷的?没有。
都是越送越富,兵不厌诈,无往不胜。
烟搭桥酒铺路,关系带你上高速。
谁赚钱我找谁,不赚千万也赚百万。
行万里路,不如烟酒茶开路,不如阅大佬无数。
单位是个小型社会,如果你懂社会的运行逻辑,一味单纯追求"清白",那你就是游戏的局外人。
局外人再有才华,也只能是看客,
永远无法参与核心的决策,和资源分配。
连古人都说"礼尚往来",有礼才往来,没有礼谁跟你往来?即使跟你往来,关系也是弱关系。
所以能力是“硬通货”,而送礼是“软技能”
有礼走遍天下,无礼寸步难行。
送礼只是敲门砖,让你有机会走进领导的私人空间。进去之后,你的才华、忠诚、情商才决定能不能留下来。
二,C端业务,要不停的营销
在产品过剩,注意力稀缺的现在,酒香也怕巷子深了。
可乐雪碧加多宝,这些传统大牌都要年年营销做广告,否则用户马上就能忘记你,更何况是普通产品。
产品好只是入场券,营销才是核武器
有营销才有生意,没有营销谁看见你?
营销的核心1:
不是卖你想卖的,是卖客户需要的。
举个例子,卖羽绒服不能只说“暖和”,
和东北人要说:零下30度也冻不到
和南方人要说:轻便不压箱底
李叔开了水果店,以前坐着等客,后来他发现:年轻人爱高颜值,大妈喜欢实惠,宝妈担心农药
现在他摊位分三块:
左边摆网红水果:(阳光玫瑰礼盒)
中间摆实惠水果:(10元3斤的橘子)
右边摆有机水果:(自家果园直供,无农药)
他还专门卖带泥的苹果和桃子,一系列操作下来,生意比以前翻了3 倍。
2,让客户记住你:一句话戳中痛点
楼下早餐店,以前招牌写:包子油条豆浆
后来老板改成:每天现揉面,拒绝冻包子!
就这么一句,好多人特意绕路来买,因为担心外面卖的是冻了半年的包子。
这就是“营销话术”的魔力:
用户要的不是产品,而是生活的“解药”
把产品特点,变成客户能感受到的好处。
比如卖护肤品,写“含有玻尿酸”说服力不够,要说“熬夜后敷一片,第二天皮肤像喝饱水”。
把产品最牛、最能解决核心痛点的1-2个价值点,用最简单粗暴的话讲出来。挖痛点要狠,场景化表达要准,核心价值要聚焦。
千万别搞十项全能,贪多嚼不烂,用户根本记不住。
写在最后
C端卖产品,产品是1,营销是后面的0
没有1,再多的0也白搭;
但只有1,没有后面的0,你做不起来
不要抱怨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。巷子深,你就边走边吆喝,喊两句经典广告词,再给走过路过的人尝一口。
对于b端做业务:
能力决定你能站多高,送礼决定你能走多顺。
光有能力不懂送礼,很多机会轮不到你
光会送礼没有能力,办事搞砸下次没有你
最好的状态是:手里有硬本事,心里懂人情味儿,两手抓,这才是混社会的真本事。
《赚钱必学的两件事:营销和送礼。》留言数:0